2005年8月17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二版:房车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规矩施行半月 修车有喜有忧
本报记者 朱乔夫 实习生 杨利芬

  玩“猫腻”的有了紧箍咒
  8月1日起,《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开始实施。业内人士认为,该规定的实施,将使汽车维修行业更加透明。新规定中关于维修合同、出厂质保期、明码标价等方面的规定对广大车主来说意义重大。
  按照专家分析,新规定主要在3个方面给机动车维修行业设置了硬性规定。
  首先是公布工时定额和收费标准;其次是使用规定的结算票据;再次是在二级维护、总成修理、整车修理时必须建立维修档案。维修档案包括维修合同、维修项目、具体维修人员及质量检验人员、竣工出厂合格证及检验单、结算清单。
  如此,对于一些有资质、技术力量及资金雄厚的维修厂家来说,要按照新规定做一般是不成问题的,对于车主来说,也是个好消息。但是,这对于一些技术力量不足或人力资源不充裕的廉价修理厂,或者往往因出于“成本”考虑而“省略”了这些工序的厂家来说,就成了真正的“紧箍咒”了。
  那么新规定实施半个多月来,市场究竟准备得怎么样?是不是车主们以前的种种担心就完全可以放下了呢?本报记者就此对杭城机动车维修厂家相对比较集中的绍兴路进行了明察暗访。
  歪门邪道还有市场
  当天下午2点左右,记者来到绍兴路的一家汽车维修中心。一个穿着工作制服的年轻人正在修理一辆桑塔纳2000轿车。记者想找该维修厂负责人了解一下他们的运作情况,年轻人告诉记者他们老板刚走开。记者便问年轻人:“如果我要修车,那我们之间是不是要签定维修合同什么的?”
  “这要看的,如果顾客要求要签合同,那我们就会签,一般情况下是不用签的!”年轻人不耐烦的回答。“那么我如果整车大修呢?”“都是修,一样的,你要签我们就签。”“整车修理项目蛮多的,比方零配件和价格方面如果不签合同怎么约定呢?”“反正零配件价格市场上都有的,正厂副厂都有,调多少算多少,至于工时,大家都有底的,我要敲竹杠也不可能,反正花多少工时算多少钱。”
  记者环顾四周,发现除了一张工商营业执照和一份税务登记证之外,根本没有新规定要求的维修经营许可证和《机动车维修标志牌》、也没有相应的收费标准等应当公布的证件。
  而和该维修中心紧靠在一起的另一家维修厂则更加糟糕,一位看上去像是老板的人告诉记者,他根本不知道有一个新规定在8月1日施行,也不知道机动车维修还有一类二类三类的区分,更不知道只有获得一类汽车维修经营业务、一类其他机动车维修经营业务许可的,才可以从事相应车型的整车修理、总成修理、整车维护、小修、维修救援、专项修理和维修竣工检验工作。自然,这家维修厂当然也拿不出相关的证照文件了。
  毕竟有走正道的企业
  正当记者担心这样的市场状况如何能让车主们放心的时候,同样位于绍兴路的一家机动车修理厂家映入了记者的眼睛。一打听,这是一家刚刚开张的叫“正道汽车维修中心”的企业。走进“正道”,就有接待人员上来询问,确认是来维修汽车后,将记者的汽车引导到停车场停好,然后带着记者来到业务接待处。当记者询问汽车在这里维修能够获得什么样的服务和质量保证时,接待人员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汽车进入该企业维修后的一系列程序。
  首先,“正道”在它的“业务接待单”上,详细列举了维修要求和汽车故障的症状描述,该描述甚至详细到工作人员具体要做的工作,包括哪个零件坏了,要怎么进行修理等等。其中,各项工时、材料和辅料费用等项目,都一一列举在上,一目了然。
  接下来,“正道”将会根据客户的描述和实际检测的结果对被维修的车辆进行诊断,开出专门的诊断单;再接下来就是和客户签订有关协议了。协议单中,相关项目、工时单价、工时数,和维修、材料、税额等各项费用清清楚楚。
  再往下就是具体的维修工作了。记者跟着“正道”的管理人员参观了汽车维修的整个流程。一句话——透明,过硬。
  看来,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新规定,但要具体落实到每个企业,看来还不那么乐观。但记者认为,既然有法可循,我们就得去实施,否则法规会成为一纸空文。说到底,经营方式的合法化,归根结底是企业和顾客“双赢”的保证,汽车维修商应以长远的眼光开看待这一问题。